来源: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高 博 新出炉的物理学诺奖,一半颁给“首次发现类日恒星的行星”充电“不打架” 米家魔方转换器上手简评_上海随缘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平台。这丝毫不令同行惊讶。媒体“Ins........
021-56675360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:2019-10-10 热度:
来源:科技日报 ,
本报记者 高 博,
新出炉的物理学诺奖 ,一半颁给“首次发现类日恒星的行星” 。这丝毫不令同行惊讶 !媒体“Inside Science”颁奖前就准确预测,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施郁也在2015年预测过这一成就能拿诺奖 。
靠高精度器件“拔得头筹”,
日内瓦大学的迪迪埃·奎洛兹和米歇尔·马约尔发现了第一颗围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,
“近代有很多人宣称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,但都被证实是错误的 。”天文学家、南京大学教授周礼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!“1992年才发现了一颗围绕脉冲星运行的行星,
大家真正关心的是类似于太阳的恒星,“这些恒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。而且它们的光芒又太亮 !望远镜只能看到这些恒星,根本不可能看得清其周围到底有没有行星在绕着它们转动。”科普名人、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郑永春说!
马约尔和奎洛兹1995年用的是“视向速度法”,周礼勇解释说。利用恒星光谱的“红移”和“蓝移” !确定行星对其运动的干扰 ,这好比妈妈跟孩子手握手相对旋转 。质量大得多的妈妈看似静止!实际上妈妈也在围绕两人的质心转动,恒星小小的走位 。导致观察者能看到光谱频率改变(好像运动的火车 !汽笛声会尖利或低沉一点),借此能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和轨道 。
“马约尔和奎洛兹并不是唯一用这个方法的人,“他们率先突破 。是因为使用好的光谱器件!
迄今已发现4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了 ,还有几种别的方法。比如“专家”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!用的是凌星法 ,郑永春解释说:“像日食一样。只要注意一下恒星发出的光芒是否有时候会被挡住!就可判断它们身边是否有行星,
现在还有一种很重要的“微引力透镜法”,是中国天文学家毛淑德提出来的 。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让我们仰望星空_上海随缘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平台 !
“1995年首次发现的那颗行星,质量相当于0.47个木星。轨道却小于水星!大家没想到这么怪,地外行星甚至“第二地球”的大量发现 。得益于1995年的那次“刺激”!
如今马约尔和奎洛兹仍然活跃在学术前沿 ,
宇宙学一代宗师,
另一位本届物理学诺奖得主,詹姆斯·皮布尔斯则是宇宙学的泰山北斗 。
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:“皮布尔斯最有名的成就 ,可能是提出宇宙大爆炸后有微波背景辐射。其实最早是伽莫夫及其学生提出这个想法!但皮布尔斯继续深入,在怎么计算辐射 。怎么得到准确的预测上!发挥了重要作用,
陈学雷说:“皮布尔斯另一项重要工作,是研究宇宙大结构怎么生成。微扰怎么在宇宙演化中放大到今天所见的不均匀 !他不是唯一的研究者 ,但他将物理过程想得比较清楚。而非数学化地处理!
“宇宙学的很多人是沿着皮布尔斯的方向走下去的,所以大家觉得他迟早能够获奖 。“他的很多研究都是开创性的!就像武侠小说里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一样 ,能提出一套方法。
学术会议上常见皮布尔斯,“我的印象:他是个朴实的、一心做学术的古典意义上的学者。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其他人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