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告破 打击“黑产”需外管内防双管齐下 热点聚焦 在推动国内相关法律........
021-56675360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:2019-10-15 热度:
在推动国内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,消费者个人也需加强自身修养 。提高防范意识 !不要轻易被犯罪分子哄骗“入局” ,
10月11日,244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中国警方从菲律宾押解回国。涉及多个省区市的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 !据公安部官网透露,各地连续发生多起网络投资诈骗案 。公安部高度重视 !
从法律意义上看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并非新的单独的犯罪种类。而是传统诈骗犯罪通过电信、网络等新型媒介展现出新的表现形式!是犯罪分子通过短信、电话或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 ,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行为。根据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第2条规定 !对于上述行为,一般采用“电信网络诈骗”一词 。如以“电信网络诈骗”作为关键词!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搜索,并将案由限制为“刑事案由” 。仅从2019年1月1日至今!就可搜索到1286篇裁判文书,可见这类犯罪行为的猖獗程度 。
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不仅局限于我国境内的跨市、跨省进行,还发展到跨境犯罪。东南亚各国(如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、越南、老挝等)由于对犯罪分子具有入境容易、转移方便、刑法惩罚力度较弱等特点!成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 ,除了本文提及的案件外。“12·03”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涉及柬埔寨、泰国、新加坡、斯里兰卡等5个国家;“11·30”跨国电信诈骗案从拨打诈骗电话的窝点到转移赃款 !也涉及菲律宾、泰国等多国,
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项系统性法治工程,从最基本的个人信息保护到跨国跨境合作 。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被犯罪分子有机可乘!
信息保护方面 ,个人信息可能由互联网服务商、快递公司、中介机构、企业等经营主体流出。需要公安等相关部门利用网络技术监督手段 !保证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安全,银行、电信、电商、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。也应对接触和管理个人信息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和保密教育培训!严厉打击个人信息泄露,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、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《网络安全法》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提供了法律基础。第四十二条规定!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 ,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。防止信息泄露、毁损、丢失!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、毁损、丢失的情况时,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。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 !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,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告破 打击黑产需双管齐下_上海随缘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平台。
在跨境合作方面,在上述东南亚国家中 。目前中国已与越南签订《关于加强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谅解备忘录》!与泰国签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移交犯罪嫌疑人备忘录》 ,与菲律宾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共同声明》中提及了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”。
经公安部统一部署,各省市公安机关与境外(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)已开展多次联合打击行动 。各国警方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愈加频繁 !无论是出于打击已知犯罪行为,还是出于防患于未然之目的 。中国都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!与世界各国联手,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。在合作内容上!也不应拘泥于联合侦查、跨境追捕及追赃等事后手段,更应推动双方情报信息的共享。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!
在推动国内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、加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办案效果的同时 ,考虑到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。消费者个人也需加强自身修养!提高防范意识,不要轻易被电信网络投资诈骗犯罪分子哄骗“入局” 。
□王泽昊 黄晶晶(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),
相关报道详见B06-B07版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