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10-15 热度:
中国经济数据不支持“低欲望社会”结论,
城市广场的店铺里 ,曾经顾客络绎不绝的名牌服装店门 。现在人变少了;以前高高在上的高档餐厅 !也因为顾客变少,做起了团购活动;年轻人不再去攀比买包包。转而购买几十元一个的盲盒……这些现象让一些人惊呼:低欲望社会来临了!
这些现象是因为新一代年轻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,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生活追求 。但更重要的是 !本质上是欲望的转型,而不是欲望的消失。
中国经济数据不支持“低欲望社会”结论,
“低欲望社会”这个词,源于著名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版的同名社会观察类畅销名作。大前研一眼中的日本!高端专卖店和百货公司不复当年热闹 ,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百元店 。与人气超高的优衣库、遍地开花的便利店 !男人们也不再愿意出去交际 ,宁愿待在家里;城市的夜生活远不如当年红火 。光顾夜店的男性明显比20多年前少了很多 !
与消费方式一起改变的,还有日本人的观念。日本人不再追大牌 !转而开始崇尚“极简主义”“断舍离”,大前研一将这些现象概要性地归结为一个词 。“低欲望社会”——即人口减少、超高龄化、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!
中国与日本并不相同,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飞速发展 。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!民众生活水平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1952年至2018年。中国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.46万元 !实际增长70倍 ,与发达国家相比。中国经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!
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的水平 ,排名世界第74位 。离日本人均4万美元的水平 !还有很大差距,就意味着机会。有机会就会促使人产生创造财富的欲望 !这些数据都意味着 ,中国既不应该说进入“低欲望社会”。也不可能是低欲望社会!中国人还需要奋斗 ,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。
更具体的经济数据 ,也并不支持低欲望社会的观点。
今年国庆假期期间 ,多项消费数据创下新高:10月1日至7日。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.1亿元!同比增长8.47% ,重庆、青海、湖北、四川和江苏等地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.0%、16.3%、15.7%、14.0%和11.3% 。某移动支付平台发布的2019国庆黄金周出境游报告显示 !“十一”期间 ,国人出境游移动支付消费再创新高。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!同比去年增长14%;单笔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达11%,这些数字都显示出消费并未呈现出“低欲望”。而是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转移!
所谓低欲望社会 ,实是欲望的转型升级中国进入“低欲望社会”?那是不懂时下国人的消费_上海随缘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平台。
一些人眼中的低欲望社会,是欲望的升级转型 。
一个上中产买了1000万元的房子,一个中产买了辆50万元的车。一个小白领买了一个1万元的手机!当他们进行这类所谓的“高欲望”的消费时,他们的很多消费就会呈现出“低欲望”的特征 。这不是欲望变低了!而是欲望转型了 ,
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,中国人的文化服务消费迅速增加了。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、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.3%和37.8%!
与此对应的是,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也显示 。除运动服零售量实现同比正增长外 !其他品类服装零售量均不及上年同期 ,如户外冲锋衣、球服等的增加。意味着整个运动开支的增加 !运动开支还包括场地、器械、设备等 ,衣服仅仅占运动开支的一小部分。看起来在衣物上呈现出低欲望 !实际上是消费层次的高欲望,
这些现象都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,
服装一直是中国人显示自身品位与经济地位的一种商品 ,中国人会在服饰上花很多钱 。随着经济发展 !人们用来“定位自身身份的选项”也更丰富了 ,从而在服装上 。呈现出低欲望的特征!人们穿什么衣服不再重要 ,更重要的成了是否开一辆车。而有了开车支出!原本过年买一套“好衣服”的钱减少了,转而投向了汽车消费 。
如今每逢长假都是朋友圈摄影大赛,各国景区的照片 。背后都需要消费支撑!
值得警惕的是 ,虽然中国经济整体上不支持低欲望社会的说法 。但也应该看到!年轻人面临阶层固化 ,以及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问题。也导致某些方面呈现出低欲望特征!舆论也不必以偏概全,贸然做出“中国接近进入低欲望社会”的结论 。
□刘远举(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