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10-26 热度:
“6·18囤的货还没用完,又要我过双十一?”电商每年的购物节名目繁多。但最负盛名的还是“双十一”!距离这一天还有大半个月 ,预售已猝不及防来临 。从“买买买”到“穷得吃土”!这届年轻人有没有长教训 ,认清“套路”?。
而现在的购物节怕是日历的365天也不够用了,除了电商平台“原创”的“6·18”“11·11”“12·12”几个日子 。数得上的各大节日均不会被放过 !女王节、家装节、清凉日……商家总是希望有过不完的节日,奔着优惠、打折而去的消费者。慢慢发现商家诚意不足!
先涨后降、明降暗涨,属于“套路之首”。在豆瓣分享购物“薅羊毛”攻略的“拼组” !网友发帖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十一前后的价格,发现许多产品“暗搓搓”涨价了。比如某品牌卫生巾!今年“6·18”购买一组的价格优惠后为60元,“11·11”的到手价却涨到了75元 。另一知名品牌的眼部精华胶囊 !平常的售价约为3到4元一颗 ,“11·11”反而涨到了近5元一颗 。大家纷纷“谴责”:“你有点飘了!”还有不少产品并没有为双十一备上全年最低价 ,例如品牌眼贴的价格就比“99大促”要高上一截 。
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“双十一”促销前先涨价 ,而在促销当天降价。促销活动名不副实!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 ,要将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对比。确认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!
“一顿操作猛如虎 ,分到红包两毛五。”第二大让消费者诟病的槽点是:玩法越来越多 !便宜越来越少,电商给出的优惠政策大致分为随机红包、满减券以及购物津贴等等 。获得红包的方法除了在品类页面随机掉落之外 !还可以通过玩小游戏获得,这些小游戏需要打卡、与朋友分享、浏览产品信息等 。才能升级获得更多开红包的机会!经历了“持之以恒”的每天操作及三不五时的“骚扰”家人朋友之后,最终到底能赢得多少红包就得凭运气了。“永远忘不了集五福瓜分了三毛五的那个除夕夜 !”这可能才是多数人的“心声” ,
就是在定金、赠品上做文章,部分商家刻意混淆“定金”与“订金”。二者的区别在于“定金不退!消费者在支付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,咨询客服关于“定金是否可退”等问题 。并保留下单凭证!双十一定金原则上是不能退的 ,因为在付定金的时候。必须勾选“同意定金不退款”的条款才能顺利付定金 !也就是说如果因消费者个人原因导致未及时支付产品尾款,非商家原因导致订单关闭。定金不予退还 !在实际购物过程中,除了一些代购、定制产品。商家可能会按照协议不予退还定金之外 !大部分店铺在与客服进行协商后 ,还是能够退还的 。要是和商家商量无果 !也可以等到双十一当天 ,这样就可以退回所有的钱了 。虽然平台有这些“偏心”消费者的操作 !最好还是考虑清楚再下单 ,毕竟要有契约精神 。也无需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!
赠品可能也是商家暗藏“猫腻”之处 ,去年双十一期间。某美国女装品牌店首页显示:消费满2000元即可获得一个帆布手袋!本没有打算买这么高价格衣物的李女士 ,还是东拼西凑达到了消费数额。然而收到货后却未见手袋踪影 !咨询客服后被告知赠品已经全部赠完 ,但这时李女士发现“满赠”的宣传标语仍然挂在店铺首页。虽然一行几乎看不清的小字确实显示“赠品数量有限” !如果真的赠送完了 ,商家应该撤除这句标语。否则就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!于是她向销售平台进行了 ,后续结果是商家补寄给了她应得的赠品 。暗中涨价、红包陷阱…电商购物节是福利还是套路?_上海随缘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平台!
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,如有附送的赠品。要截图保留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!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 ,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。赠品也要保修 !一般情况下赠品通常没有发票,所以质保卡是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 。如果你需要这项服务保障!就应该在购物时 ,要求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。至少也应得到客服保修的对话截图 !一旦后期出现纠纷可以向电商平台举证,
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,“买买买”拔草的时候要留意“电商专供”。这类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 !但是在颜色、配置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别 ,有渠道商透露 。为了增加销量!厂商会放出某些型号产品或库存品 ,用于线上降价促销 。所谓的“电商专供”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 !特别在服装、电器、鞋帽、箱包等品类,这种情况出现较多。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!
最后就是小心“红包陷阱”,需要个人信息的、拆红包要求输密码的都不可相信。高额红包也要提高警惕 !还要谨防低价拼团陷阱 ,比如“一元拼大奖”实为抽奖;“低价拼团”可能只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;有的虚假拼团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 。
文/本报记者 陈斯,